如果“玄武门事变”成为败仗,李渊会立李建成的儿子为皇孙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叔侄之间是否会争夺皇位,引发一场“靖难之战”呢?
第一个问题相对复杂,但可能性较低,而第二个问题则非常明显,不可能形成“唐版靖难之战”。如果李建成和李世民都被杀了,李渊还会有儿子或孙子吗?至少有四个问题需要考虑。
第一个问题:他唯一的嫡子李元吉还活着吗?李渊有四个嫡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吉、四子李元基李玄娥是《萱堂英雄传》“初代英雄”的原型。英年早逝。
“玄武门事变”中,李元吉活了下来,但如果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死了,结果会怎样呢?答案毫无悬念,太子之位非别人莫属,正是李万吉。难道不是别人,正是李元吉?你喝太多了吗?他是太子与秦王矛盾的罪魁祸首。李渊不杀他,对他有利。怎么能立他为太子呢?有这种想法的人显然是被史书误导了,换句话说,李世民即使不是皇帝,现在的形象也会不一样。但是你觉得有这么贵吗?
事实上,在兄弟之间的矛盾中,李渊的态度非常明显。虽然李建成的太子地位无法动摇,但他至少应该尽力维护李世民的地位,以免害了他的性命。而李元吉则是李建成的热心支持者。史书上说,李元基为了实现个人野心,曾试图用鹬蚌相争,但这显然是捏造的。否则,你应该保持中立,或者先帮助李世民打败更强大的太子,而不是帮助太子。所以,李元吉占据着道德和法律的双重优势地位,只要他活着,太子之位就一定是他的,毫无后顾之忧。下面三个问题讨论的前提是李元吉也死了,也就是说李渊的嫡子全部死了。
第二个问题:李渊对太子旧。的态度是什么?皇帝在任命继任者时,从来不单方面考虑继任者的个人因素,而是考虑集体的力量,综合判断权力后做出决定。这涉及到两个因素:第一,继承人必须有相对较多的支持者,才能够在未来保住皇权;其次,继任者背后的权力不能太强大,以免破坏现任皇帝的权力基础。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战斗中,李世民的据点是广东富豪,而李建成的据点是关陇集团和河北绅士集团。
但两大阵营的忠诚度其实是不同的,而李世民领导的广东集团之所以是铁杆,是因为它一直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只有依靠李世民才能实现集体逆转。李建成领导的关陇集团实际上不如河北集团忠诚,支持李建成一是因为继承法的规定,二是因为对皇帝的支持。同时,他们本来就是大唐帝国的核心权力阶层,根本不需要感谢李建成。这也是李建成打不过李世民的原因之一,他的队伍没有一个知心好友。
李渊如果考虑立皇孙,就应该考虑一下李建成的旧。对皇孙的态度。现在李建成去世了,太子旧。会不会把对李建成的忠诚转移到他的儿子们身上呢?我想河北集团可能也是如此,关陇集团大部分都会根据李元吉的态度而改变。不过,我认为这对于皇孙来说并不不利,因为这符合李渊的利益。
这就是身为皇帝孙子的好处吗?不对,李渊可以立为太子,为什么不能立为太子呢?仅靠河北集团实力太弱,不足以左右李元吉的决策。因此,考虑到太子旧。的因素,我认为虽然对太子来说稍微有利,但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个问题:李建成与继任者的关系能否解决?据史料记载,李建成比李世民晚一年迎娶太子妃郑观音,当时她已经25岁了。
按照古代适婚年龄,李建成既然是长子,不可能这么晚结婚,郑观音应该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皇帝想要有孙子,首先要考虑的是嫡子,但李建成的六个儿子,哪个是嫡子,哪个是私生子呢?我不明白。史书中没有记载,出土的李建成、郑观音的碑刻也没有记载。按常理来说,李建成的长子应该是他的小妾,而郑观音如果有儿子,“玄武门事变”爆发那一年,他的年龄不会超过11岁。李渊如果要给皇帝养孙子,只能在年长的妃子的长孙和年幼的嫡孙之间选择,但是该怎么选择呢?
有人说“嫡”是指“长子家”而不是“长子”。李渊长子宅,指的是李建成的宅。不考虑李建成的儿子和妃子的区别,所以妃子的长子的命令更重要。 “有人说,嫡子就是嫡孙,嫡子这个概念从来就不存在。唐代的继承制度有明确的规定:‘没有嫡子或者有嫡子的,一种病。” ,立嫡孙;没有嫡孙,则立下嫡孙;没有妾,嫡孙为母兄弟;无母兄弟,嫡孙为嫡长子、长孙,长子是同母的兄弟,妾的,嫡孙是同母的兄弟,妾的孙子。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没有争论的余地了,连李元基的继任位次也会比不上郑观音的儿子。但问题是,这条规定来自贞观时期的《唐律疏议》,而李渊时期并没有这样的法律。这都乱了,李渊为何要沦为烂泥?既然如此,李渊又何必跟哪个孙子打呢?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太子和孙辈的支持来做出决定。从有限的史料来看,李建成的小妾的母亲家世可能并不高,而郑观音虽然出身豪门,但她出生在荥阳而非关陇家族。从这一点来看,李渊选择黄孙的可能性不大。
第四个问题:如何平衡李渊的个人喜好和继承法?我个人认为李渊选择太子的可能性比选择皇帝孙子的可能性大得多。第一,原来的继承法是父子相传,没有皇族、孙子之说。为何会有皇孙继位的先例?原因很简单:现实情况太复杂,皇帝的孙子比太子更适合满足现实的需要。我们举个例子,朱棣死后,朱元璋为什么选择孙子朱允炆而不是太子朱沛呢?原因是朱棣之前有朱范和朱棣。但是这两兄弟实在是无能,有没有办法战胜他们,他们只能在他们之间选择,朱允文就会占据优势。
这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和修改法律。那么,李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基本上不会。对于李渊来说,他的儿子们都比较年轻,玄武门事变时,他的大儿子才八岁。不过,李渊的健康状况很好,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是致命的,但他退位两年后,生下了最小的儿子李元婴,而长子则在17岁时就去世了。事实上,李渊对他的儿子和他们的母亲是有感情的。史(....设计敏感内容网站自动屏蔽.....)载,妃子殷妃和张婕妤是最受宠的,他们当时七岁的儿子李元衡和李元芳应该被视为第二人选。
不过,我想李渊一定会选择同样比他大7岁的李元甲。因为他的母亲乌本女士其实更有利也更有权势。宇文曦是一个很特别的女人,嫁给李渊的时候她已经28岁了,这将是她的第二次婚姻。她为李渊生了两个儿子,是李渊妃嫔中唯一生两个儿子的女人。唐朝建立前窦皇后就去世了,李渊曾试图立宇文玥为皇后,但遭到拒绝。
这也说明宇文氏是非常明智的,如果她成为皇后,李元嘉就会成为她的嫡子。婚生子虽然高贵,但也难免会受到明里暗里的攻击。当李建成和李世民激战的时候,这不正是把自己的儿子推入火海的原因吗?美丽从来都不是女人的王牌。据史(....设计敏感内容网站自动屏蔽.....)载,李元嘉并没有因为母亲的缘故而受到任何人的喜爱,“袁氏因母亲的宠爱,尤受皇帝宠爱,没有其他儿子能够与他相比”。因为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在,但这些障碍解除后,她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好弟弟宇文世吉。
宇文氏之所以能够与李渊联姻,首先是因为宇文氏与李渊是好友,而且早在大业九年,宇文氏就劝说李渊起兵。显然他们的私人关系很密切。江都事变后,宇文华及其兄弟带领萧皇后北上,但被窦建德击败,宇文世子带着妹妹西逃到长安,与李渊会合。此举使宇文世季获得了极大的信任,并被提升为宰相。有慈母,有宰相,又有宇文家族的深厚根基,李元嘉的优势远远超过了李元亨和李元芳。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联手的话,李元吉很可能会选择李元嘉作为太子。
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李渊迷茫,选择李建成的儿子作为继承人,未来会不会爆发“唐版靖难之战”?绝对不。有两个原因。首先,李建成的儿子们与李渊的儿子们年龄相近,就连他的长子也比李渊的儿子们大三四岁,从执政角度来看,他的权力较弱。
朱皇帝能够发动“靖难之战”,首先得益于他常年率军征战,还有自己的热心拥护者。足以对抗朱允文。李渊的儿子们显然有年龄限制,不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其次,唐朝的军事权力更加分散,没有拥有超级军事权力的诸侯王。朱元璋分封诸侯,掌控了诸侯的兵权,但蔡九王的兵权尤为独特,朱棣堪称万王之王。唐代则不然,天下统一,都帅制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总督、太守。太守和历史官员拥有军事权力,但唐代的郡县数量如驴毛一样多,类似于今天的地级市,每个地区的军事权力有限。
此后,国王远居总督之位,但实际上只有名义而无实权。就算他拥有实权,他在朝廷驻扎的历史也很长,不可能效仿书墨。因此,如果李渊成功养出皇孙,“唐版靖难之战”就不会发生。当然,有李元甲这样才华横溢的儿子,很难想象李渊会生出一个皇孙。
标题:李世民是李渊的第几子,如果李建成、李世民都死了
链接:https://www.313yx.com//news/xydt/150127.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