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槐乡五月》教案)
其实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槐乡五月》教案,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
裂枝悉《庐山的云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肆乎
3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导入同学们,大家都听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吧!桂林秀丽的山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那你是否听过“匡庐奇秀甲天下”呢?这里的匡庐就是我们的庐山。庐山四季如画,景色奇异。那里的云雾更是无可比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踏上旅程,去欣赏一下庐山云雾的奇吧!
请集体读课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感悟题意,激情诵文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的云雾怎么样?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搭吵,瞬息万变)(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2你从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我们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一下(指名读课文)
3读的非常棒!而且大家意见一致!那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庐山的云雾是如何的千姿百态。请大家集体读出写千姿百态的段落。(大屏幕现实第二自然段)
4那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思考下面的问题:(大屏幕出示)“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A这句话写的是哪的云雾?把什么比作什么?
B“白色绒帽”写出了山头云雾的什么?
C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
5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我们继续看:(大屏幕出示)
“哪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A这句话写的是哪的云雾?把什么比作什么?B“一条条玉带”写出了山头云雾的什么?C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
6同学们理解的太好了!可是还有两句老师在备课时给忘
掉了,谁来帮老师分析分析?(学生自己小组讨论)
7大家表现太棒了!都能当老师的老师了!那我们了解了
怎么多,你能将它读好吗?
8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瞬息万变。
我们请一个小组来读读(大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9老师现在想知道什么是“瞬息”?
10那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瞬息?(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11老师想把这些词语换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你来试着读读,看看怎样?(师生分析差异)
12那我们不换了!瞬息解释清楚了,还有“万变”呢?哪写出来了?
13咦?只写了四钟就叫做“万变”吗?
14呕!原来还有一个省略号呢,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怪不得他说“万变”!
15那谁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大屏幕显示)
16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也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庐山的云雾。那我们来看看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老师读,你来想。(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板书:变幻无常神秘)
17也正式因为这样,庐山的云雾常常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18此时此刻,你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你仿佛到了云端。你能通过朗读让我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吗?
三总结全文
是啊,庐山的云雾太美了!怪不得来到这里的人都舍不得离去,这里的美景真的令人流连忘返啊!(板书:流连忘返)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仿照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五板书
千姿百态
变幻无常{}流连忘返
神秘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二)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重点难点: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增添(zengtian)姿态(zitai)遮挡(zhedang)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第一节: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第二节:绒帽(rong)缠绕(chanrao)系ji系鞋带xi关系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弥漫:(雾气)布满、充满。缠绕:环绕。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第三小节: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第四小节: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六、作业:
1、练习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目录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目录改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1
课文
1长城和运河········6
2美丽的南租辩沙群岛·······9
3庐山的云雾········12
习作1·····15
练习1·····18
课文
4微笑着承受一切····23
5雪儿·········27
6花瓣飘香·······30
习作2······33
练习2······35
课文
7菩萨兵·····40
8李广射虎······44
9少年王勃·····47
10大作家的小老师······50
习作3·······53
练习3·······55
课文
11赶海·····60
12荷花·····63
13古诗两首·········66
习作4·······71
练习4·······75
课文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81
15水上飞机······84
16跟踪台风的卫星······87
习作5········91
练习5········93
课文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97
18狼和核型态鹿·······101
19放飞蜻蜓······105
习作6···109
练习6···111
课文
20恐龙·········116
21槐乡五月········120
22海底世界·······124
23日月潭的传说······128
习作7·····132
练习7·····134
课文
24寓言两则·····138
25争论的故事······141
26剪枝的学问······144
习作8·····147
练习8······150
生字表······154
满意了吧,写了我好久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1课《赶海》课文及教案
【#三年级#导语】《赶海》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文】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隐局衫,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教案】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动态画面。
2、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4、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暑假舅舅努努嘴儿束手就擒夹住痒痒的
大虾一捏俘虏偏西满载而归
螃蟹嘿不甘东逃西窜哎哟
大螯咦吹拂哼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难读,读给同学们听听。相机出示难读的句子.
4、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读读。(配上音乐)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齐读,说说你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
2、指导学生记住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描红,注意坐姿。
四、作业。
五、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后感:
一、激情入境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读感知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灶腔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腊升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三、重视字词教学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识字、写字还十分重要。这堂课,我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识字教学,并留有时间让学生当堂写字,对于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槐乡五月》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课文的语言如同诗一样的美妙,对称句式的描绘,长句短句的错落、描述抒情的柔和,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
和纯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背诵课文。
教学理念:
1.激发兴趣,感受文本美。《论语·学而》有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柏拉图在《理想图》中提出:"若把'强制'和'严格'训练少年们强硬求学的方式改变引导兴趣为主,他们势必劲力喷涌,欲罢不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同时,它还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求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图想象课文会写什么,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品味感悟,积累文本美。感悟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目标,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必须按着学生的心,引导学生慢慢进入文本世界,去品味课文,感悟课文。本文的文字是优美的,如文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叠词:白生生,傻乎乎,甜丝丝等;文中还运用许多对偶句:"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等都是十分优美的,是值得学习积累的。
派悄和3.体验提升,表现文本美。
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感悟,积累之后就应该去表现。其实表现美是学生巩固尘盯美,丰富美,发展美,创造美的过程。如采用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美,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喜欢的语调,展现文本的美,展现槐乡风景美,槐乡孩子美,让听者身临其境;如在教学中,运用插图,向学生展现一幅幅美的图画,让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美,然后让他们发挥想象画画,孩子的想象是无限的,一个人一幅画,全班五十多人那就是一幅巨大的画卷。再如学完课文,让孩子当一回小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槐乡五月。
教学思路:
根据课文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思路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2.初识课文,接触感受;
3.细读课文,品位感悟;
4.熟读背诵,体验提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槐乡去看一看。出示投影:五月的槐乡是一个最美丽迷人的地方。板书:槐乡五月
2.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些什么问题(学生交流)
3.发挥你的想象:五月的槐乡会有什么呢(激发兴趣,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接触感受。
过渡: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槐乡的五月去感受那里美好的景色吧!
教师范读,学生按要求听读。
出示听读要求:认真听读;标上自然段序号;听准生字的字音;注意一些长句的停顿。
学生自己读读,读后检查:认读字音,及时正音;读读课文,一些长句是否读准,课文是否读通顺。
再次读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槐乡五月哪些的美
学生读后交流回答:(1)五月的槐乡槐花盛开,很美。(2)槐花很香。(3)槐乡的孩子非常热情好客。(4)槐花可以做各种好吃的,还可以做装饰物。(5)五月槐乡让人不想离开。
齐读课文,感受槐乡五月的美。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出示重点句,质疑
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指名读,读了这句话,运局你有疑问吗怎么解决自己的疑问(学生交流引入学习课文。)
2.自由读第一小节,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自己最喜欢读的一句话,并说说最喜欢读的理由。
A.学生自由圈画读书。
B.讨论:作者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槐花盛开的情景,在这美妙的文字中,你最喜欢读哪一句
第二句: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形象地写出了槐花开得又多又白,美丽无比。
第三句:作者用比喻的方法又远及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不同的形态美,
第四句:"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写出了花香引来小蜜蜂,"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猜猜,小蜜蜂在说什么
第五句:"劈啪啪"……猜猜,劈啪啪是什么声音能想象省略号里省略的孩子的话语吗
第六句:中午,桌上……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写出了槐花的香气袭人。
第七句: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也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槐花香。)
说到槐花香,槐花饭好吃,第二小节作了更生动细致的描绘呢!走,我们去看看被香气熏醉的孩子!
2.精读第二小节
A.指名读第一句。
B.多香的槐花,多可爱的孩子啊!槐花不光美,香,还能做好吃的槐花饭,哪位厨师来介绍一下槐花饭怎么做的
C.*个小厨师,说得我们口水都要流下了,等我们这的槐花开了,你一定要做给我们吃哦!
D.第二小节除了写槐花香醉人,槐花饭馋人,还写了什么用下列句式说话:槐乡的孩子真——啊,你一走进槐乡,他们准会——————;你离开槐香,他们还会————————。
3.五月,槐花开了,对槐乡的孩子来说,槐花带给他们的远远不止是绝美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乐趣。
A.女同学们,让我们象槐乡的小姑娘一样,用槐花装扮自己,变得更美(引读第二句)
B.男同学们,让我们象槐乡的小小子,到槐树下大饱口福。(引读第三句)
C.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作者说五月属于飘香的槐花,属于槐乡的孩子了吧。(因为,五月,槐花漫山遍野,美丽无比,香飘万里;因为槐花盛开的季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季节,他们打槐花,吃槐花饭,尝槐花蜜,用槐花打扮自己……
D.槐花,还可制药,有止血利尿的功效呢。
E.槐树,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我国很多地方因为有美丽的槐花,成为闻名于世的风景区呢。(看资料)
F.槐花多,自然槐乡的孩子也多啊,他们走出槐乡,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依然无法忘记记忆中开得最灿烂的槐花,他们用各种文字,用音乐写下他们的怀念,让我们再来读读吧!
四、熟读背诵,体验提升。
(一)过渡:真美呀,槐乡五月,那里景美,人更美,你想把这美记下来吗老师读完课文后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记下来。
教师范背。
谁也能背下来了可以是一个段落的。
背得真棒,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忆的(学生交流各自方法。)
那么就用刚才同学的建议试着练练看。学生练习背诵。
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激发鼓励学生尽快完成记忆。
(二)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欣赏了这美景,又将课文记了下来,积累了优美的语句,接下来呀,我们也要学学课文来展现展现美。
1.假如你是槐乡的孩子,有客人来了,你如何向客人介绍槐乡呢
2.小组练习。
3.每组推荐。。上台讲解,及时点拨。评议,表扬优秀的。
4.除了这种方法来展现槐乡的美,你认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课文所描绘抒发的美呢
5.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来展现美,将槐乡的美与大家分享,从而学会去欣赏美,积累美,表现美。(可以用绘画形式,写话形式等等)。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案三篇
【#教案#导语】《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它难看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通过自己沙漠旅行的亲身体验,终于明白自己原认为长得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实际上是在沙漠中生存的必要条件,由自卑转为自豪的故事。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并能简单口述。
教学难点:
领悟寓意,懂得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而要看它的用途。
教具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前预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理念:
“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多种形式的朗读、句式练说进一步感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的作用,让学生认识骆驼的自豪。最后让学生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扮演小红马与小骆驼再次相遇的情景禅腔,各抒己见,达到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张扬个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1、板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生齐读课题)
裂袭姿(1)假如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个词要读重音?
(2)假如有人问: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课题该怎么读?
(3)假如有人怀疑,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怎么读?
(4)假如不用“自豪”,换个词语,课题可以怎么说?
2、看到课题同学们的小脑袋中产生了那些小问号呢?
二、自读课文,检查自学。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一)出示自读要求肆绝
1、一读,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二读,遇到较长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三读,遇到不理解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想一想或做上记号。
(二)检查自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示范读书,教给方法。
1、教师示范指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2、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3、读书就是要这样读,把自己放到课文里去!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4、现在谁愿意读第二自然段?指导理解“委屈”、“疼爱”,指导读出骆驼妈妈温柔、关切的语气。
五、解疑存疑,教师总结。
六、钢笔描红,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生读题。
2、上节课的学习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可我感到遗憾是这么多的听课老师没有听到故事开头部分,谁愿意。。我们三(1)班全体同学把故事的说给在坐的老师听听?
二、引导整合,感受沙漠。
1、出示词语:茫茫的大沙漠,无边无际的沙漠,松散的沙子,陷进沙子里,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先看这些词语,你可能都会读了,但不一定读得好,谁能将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生指名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好像看见了什么?感到怎样?
2、读词语或者读词组,就是将词语或词组的意思表现出来,听老师读一读、齐读。
3、请仔细观察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4、在你们的印象中,沙漠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5、播放沙漠画面,师描述情境。
三、朗读品悟,说理解的话。
1、沙漠环境如此恶劣,小骆驼和妈妈能顺利结束沙漠旅行吗?让我们自由读读课文中的3、4、5自然段,在朗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想,那样说。
2、生自由读课文第3-5自然段。
3、把自己放进课文,读第3、4自然段。(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
4、在这些话语中,还有些十分关键的词,突出了脚掌、睫毛、驼峰在沙漠中的巨大作用。默读,把它们圈画出来,再好好读读。
5、读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师范读第5自然段,故意漏掉“在沙漠里”三个字,引导学生说出少了这个词有什么不好?看来这几个字真得很重要!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这几个字。(生齐读)
6、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那么,小骆驼明白自己脚掌、驼峰、睫毛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小骆驼没有说,你能把小骆驼心里的话说出来吗?用上“虽然……但是……所以……”的句式说。
7、不经历风雨,难长成大树。一趟沙漠之行,小骆驼长了不少见识。话又说回来,小骆驼能顺利地走出沙漠,离不开妈妈的帮助。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骆驼妈妈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了吗?
8、练习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①创设情景,激发讲故事的欲望。
②出示故事发展的顺序和小骆驼情感变化的历程,同桌互讲,鼓励学生多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
③指名讲述故事,适时评议。
四、课外阅读,说自己积累的话。
1、其实小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请看《沙漠之舟》这篇短文,边读边画出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
2、生读文章。
3、现在,请同学们用“我感到自豪的是_____“的句式,选择短文中的内容自由地说说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五、总结提升,说自己创造的话。
1、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心里乐滋滋的,它一边走一边笑,不知不觉又来到了小溪边。真是无巧不成书,小骆驼又碰到了那匹俊俏的小红马。小红马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喂!你这个丑家伙怎么又来了?”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
(可以续编故事,也可以同桌两个同学边说边演。)
2、曾经让小骆驼十分自卑的长相,也让他找到了自豪的感觉。在生活中,学习上,你一定有许多值得自豪的地方,能跟大家说说吗?现在请你说几句话,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说说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
3、师总结:是呀,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看有没有什么用处。同学们,在这堂课上,你们学得那么投入,表现那么出色,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些曾经很自卑的同学也找到了自豪的感觉。我真为你们感到自豪!让我们记住这个精彩的故事吧。
篇二
一、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
(二)自学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自豪骆驼委屈足够沙漠小溪陷进养料
风沙茫茫贮存俯下身子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三)自学生字
用钢笔描红。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学生当堂描红,教师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减轻学生课堂疲劳。
(3)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四)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指名读自学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5、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6、小结自学情况,表扬学得好的,鼓励学得不够好的
(五)精读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六)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完成课文后第四题。
2.教师巡视,相机辅导后进生。
3.讨论课文后第四题的答案并板书。学生根据板书检查自己做的答案。
4.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琢磨这一部分改怎么读。
(2)指名读,引导评判是否读得有感情,提醒学生:通过读突出沙漠的广大和环境恶劣,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体会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妈妈的话耐人寻味,要反复读,读准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感情。
(3)学生再练读、齐读。
5、小结。
(1)这一部分课文写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指名同学复述这一部分课文。
(七)精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1)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4、教师小结。
(八)总结
1.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话训练:同学们,小骆驼以后再听到小红马说它难看会怎么说呢?
三、教学结束:
作业
1.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篇三
Ⅰ、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而语言的发展惟有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本次教学活动就是通过创设一定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本课的教学就是在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
Ⅱ、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Ⅲ、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Ⅳ、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红马、小骆驼、和骆驼妈妈头饰
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骆驼吗?谁能说一说你见到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骆驼的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质疑:“我”是谁?“我”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是什么让“我”自豪?)
二、指导学生预习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自豪骆驼委屈足够沙漠小溪陷进养料风沙茫茫贮存俯下身子铺天盖地
三、检查自学
1、这些生词朋友你都认识了吗?(指名读预习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2、开火车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3、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精读课文语言感悟
(一)精读第一、二小节
1、(出示课文插图1)问“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挺难看的?”
板书:驼峰——肉疙瘩脚掌——又大又厚眼睛——双层眼毛
2、你见过喷着响鼻的马吗?小红马的话应该怎样来读?指导学生读小红马说的话,读出嘲笑的语气。
3、如果你是小骆驼,别人这么嘲笑你,你会感觉怎么样呢?引导学生体会小骆驼很委屈的心情。
板书:委屈
小骆驼心里很委屈,它会怎样跟妈妈说呢?(指名表演小骆驼对妈妈说出自己受到的委屈。)
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委屈,骆驼妈妈可心疼了!你能来扮演骆驼妈妈表达出你对小骆驼的疼爱吗?(请学生带上头饰,同位扮演小骆驼和骆驼妈妈来读课文第二小节,指导学生读出骆驼妈妈疼爱的语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像小骆驼的心情和所说的话,可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仿佛自己是那只受了委屈的小骆驼。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
(二)了解沙漠
过渡: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感到委屈,骆驼妈妈决定要带小骆驼去沙漠里走一趟。
1、同学们对沙漠了解多少,能说给大家听听吗……(指名交流)
2、{出示沙漠图片},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自由说
3、在课文的3、4自然段中,也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地把它们找出来呢?(学生找出后交流)
4、[出示沙漠词语]
茫茫的大沙漠无边无际的沙漠松散的沙子风沙铺天盖地
5、你能来读好这些词语吗。(大、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说说读了这些词语想到了什么?(沙漠广大无边,气候干燥,绿色植物很少,风沙很大,而且水几乎没有,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
6、教师适量引导谈话:同学们,沙漠里的气候和环境太可怕了,小骆驼和它的妈妈会不会遇到危险呢?下面就让我们陪伴着小骆驼和它的妈妈也到大沙漠里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途径加深学生对沙漠的了解,是为下文体会小骆驼的自豪心情作好铺垫。)
(三)精读3、4小节,读中感悟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讨论:小骆驼和妈妈是靠什么走过大沙漠的?
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相关句子:
驼峰:
(1){出示}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板书:贮存养料
(2)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读(读出小骆驼的担心、和妈妈的自豪)
脚掌:
(1){出示}妈妈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2)板书:陷不进沙子
(3)如果把小问号去掉,换个说法,你会说吗?
(4)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好呢?
(5)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6)指名读——评评他读得怎么样读——都来读读。
眼毛:
(1)放录音呼呼的风声,感受风沙铺天盖地。师问:“这么大的风沙,能前进吗?
(2){出示}说话间,一阵风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2)想象当时的样子,读好这句话。
(3)板书:挡住风沙
〔设计意图:通过放录音可以渲染气氛,把学生也带进环境恶劣的大沙漠,同时也能够更深地体会到小骆驼的自豪之情,既创设了情境,又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师小结:原来看似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如果你是小红马,你还会嘲笑小骆驼吗?在茫茫的大沙漠里,骆驼给了人们很大的帮助,可是我们人越过沙漠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呀,人们给它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称为“沙漠之舟”。
5、让我们齐读3、4小节,再次体会骆驼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
(四)精读最后一节,深化理解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1)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4、如果你是小骆驼,能跟别人说说你是怎样穿过环境恶劣的大沙漠吗?学生戴好头饰,同位表演。然后指名台前表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用意是让学生以自述的方式,具体说出小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以说促读,训练思维和说话能力。)
五、续编故事生活感悟
{出示书上插图}
后来有一天,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瞧,你长得这么难看,还来照什么镜子呀?快去美容院里美美容再来照吧!”想象一下,这回小骆驼会怎么说呢?
1、同桌讨论讨论。
2、抽同学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通过表演,张扬个性,提高了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小骆驼虽然难看,但它身上的这些看似难看的外表在沙漠中的用处很大,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或体会呢?
(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看有没有什么用处)
2、我们身边,你还发现有哪些外表看似难看,却很有用的事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悟出其中的道理,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使用户享受一个安心、愉悦的假期,百度地图特此奉上一份丰厚的出行功能礼包,涵盖自驾指南、游玩攻略、打车优
202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