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游戏网 手游攻略 手游评测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全文概括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全文概括

时间:2023-12-31 23:20:01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0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问题,以及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全文概括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原文
  2.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全文概括
  3.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4.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主要介绍了什么
  5.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主要内容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原文

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不单是维也纳人度假游玩的去处,平日黄昏人们也常常驱车到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敞开肺叶,张开嘴巴,大口吸吮林海散发出来的清新、湿润、凉意和充沛的氧气。

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维也纳人整天眼睛被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所以,维也纳人喜欢绿色。

绿色的家具、窗帘、墙壁、器皿都是常见的;盐溪湖一带专门烧制一种带有绿色条纹的陶瓷,是奥地利最富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这里的男人还爱穿绿色西服,打绿色领带,就像温暖的澳大利亚的男人们爱穿粉红色的衬衫一样。

世人只知道这片森林受益于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而名扬天下,引来千千万万旅游者,为这座城市赢得外汇。哪里知道维也纳人与这片森林生命攸关,互惠互助,相依相存,因而才给了那位“圆舞曲之王”以创作的灵感、冲动和深情。

维也纳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面积四十平方公里,有人说方圆百里。其实这个被称做“森林王国”的奥地利,拥有370万公顷森林,整个国家土地的百分之四十四被森林所覆盖。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一出城市,到处是这样的景象: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背阳的山坡上,森森然像一片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维也纳森林是指维也纳城市近郊一带,地势最高不过海拔四百米,很少针叶树,多为阔叶林。

榆槐桉桐等数十种树木,交相混杂,每逢春至,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各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这感觉与南部蒂罗尔州那种高山峻岭,松柏参天,雪溪喷泻,全然两样。这里的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倒与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味道更相调和。

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呼吸舒畅,排除烦恼,它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钻到树荫里便立刻清爽宜人。这感觉异常分明。“太阳地”和“荫凉地”,好似两个季节;中午与早晚,温差非常分明。

即使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会很快凉爽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被子睡觉,特别是一场雨后,天气如秋;气候多变,穿衣常跟不上变化。有时风起雨过,那些等候公共汽车的人含陆群,可谓千奇百怪。

有的依然穿背心光膀子,有的已经穿上毛衣和皮茄克。此种奇观,很像,,北方的“二八月乱穿衣”,但这里却是“五六月乱穿衣”了。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骤然风雷交加,大雨疾降,忽见大片草地冒起浓浓白烟,林间更是烟雾飞扬,很是壮观。

这种景象以前很少见到。导游告诉我,这因为森林和草地吸收阳光的热量,冷雨一浇,顿成烟雾。我才深知森林与草地作用的非凡。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由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倍加珍爱。早在1852年奥地利就颁布了《森林法》,一百余年,沿用至今。

这实际上就是严格的森林保护法,科学性与应用性结合得很完美。比如采伐,伐掉的那一片林木的空地,正是需要阳光射入,促使森林更好生长之处。所以,奥贺老配地利人从来不缺乏木材,也不缺乏绿色。如果留心观察,还会发现维也纳人对房前屋后的草地就像对居室内的地毯一样爱惜。

你很难发现一小块枯草。他们甚至不肯使用汽车里的空调,担心废气污染草木与空气。在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里,无论何处,张目一看,总有鲜艳的花木在视野之内。放眼望去,空气透明,视线无阻,只要目力所及,那些远远站在楼顶上的一座座雕像的面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绝无尘烟障目……这样,各种各样的鸟儿就像在维也纳森林里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千楼万宇中间。一天黄昏,我在城市公园正兴致勃勃欣赏露天音乐会,忽然大厅顶上发出声声异样鸣叫,音调似猫,其声宏大。扭头望去,原来是一只大孔雀站在上面。

孔雀是逞强好胜的飞禽,她要与乐队一比高低。禅指这引得欣赏音乐的人们都笑起来,但没有人驱赶孔雀,乐队更起劲地演奏,随后便是乐队与孔雀边奏边唱,奇妙之极。还有比这表达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与亲密关系的更美好的颂歌吗?

扩展资料:

音乐之都—维也纳

维也纳森林从市西部向南绵延达数十公里,因斯特劳斯谱写《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乐曲而名闻全球。森林中有许多美丽而幽静的小村,几个世纪以来,众多的音乐家、诗人、画家在此度过漫长的时光,创作了不少扬名世界的传世之作。

被誉为“华尔兹之王”的斯特劳斯的名曲《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就是在这幽静的丛林中找到灵感的。森林中布吕尔小村边的磨坊、水井、雕花和彩绘的木头房子,酒馆门前挂的小灯,无疑在告诉人们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姑娘》就诞生在此。

维也纳森林属阿尔卑斯山的前沿高地,山毛榉挺拔秀丽,苍翠欲滴,微风袭过,松涛阵阵,鸟儿的啼鸣,泉水的呜咽,微风的低吟,空气的芬芳,使人流连忘返。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

在一个叫海利根施塔特小村子的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里,有一间贝多芬晚年时的住所。这时已患了神经性耳聋症的贝多芬就在这里写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又称圣城遗嘱),表达了他对人世和命运的不平和抗争。

维也纳森林位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市,是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森林是一片保持原始风貌的天然林,主要由混合林和丘陵草地组成,共1250平方公里,一部分伸入维也纳市。维也纳森林旁倚美伦河谷,水清林碧,给这座古城增添了无比的妩媚。

几个世纪以来,许多音乐家、诗人、画家在此度过漫长时光,产生不少扬名之作。被誉为华尔兹之王的约翰·施特劳斯的名曲《蓝色的多瑙河》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就在这多端河畔重楼叠翠的幽境中触景而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维也纳森林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全文概括

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是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维也纳森林无边无际、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的调节着气温。爱护花草树木已是维也纳人的传统。维也纳人对森林与草地倍加燃野珍惜。他们甚至不肯使用汽车里的空调,担心废气污染草木与衡塌空咐段圆气。在这里,人与自然亲密和谐,融为一体。就像一首大自然与人类亲密和谐的颂歌。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是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维也纳森林无边无际、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的调轿扮节着气温。维也纳人隐燃对森林与草地倍加珍惜。就像一首大自然灶帆虚与人类亲密和谐的颂歌。

中心思想:爱护花草树木已是维也纳人的传统。在这里,人与自然亲密和谐,融为一体。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主要介绍了什么

主要介滚租颤绍了维也纳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从最后一句可以得到答案~

原文如下:

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不单是维也纳人度假游玩的去处,平日黄昏人们也常常驱车到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敞开肺叶,张开嘴巴,大口吸吮林海散发出来的清新、湿润、凉意和充沛的氧气。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维也纳人整天眼睛被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所以,维也纳人喜欢绿色。绿色的家具、窗帘、墙壁、器皿都是常见的;盐溪湖一带专门烧制一种带有绿色条纹的陶瓷,是奥地利最富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这里的男人还爱穿绿色西服,打绿色领带,就像温暖的澳大利亚的男人们爱穿粉红色的衬衫一样。

世人只知道这片森林受益于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而名扬天下,引来千千万万旅游者,为这座城市赢得外汇。哪里知道维也纳人与这片森林生命攸关,互惠互助,相依相大败存,因而才给了那位“圆舞曲之王”以创作的灵感、冲动和深情。

维也纳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面积四十平方公里,有人说方圆百里。其实这个被称做“森林王国”的奥地利,拥有370万公顷森林,整个国家土地的百分之四十四被森林所覆盖。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一出城市,到处是这样的景象: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背阳的山坡上,森森然像一片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维也纳森林是指维也纳城市近郊一带,地势最高不过海拔四百米,很少针叶树,多为阔叶林,榆槐桉桐等数十种树木,交相混杂,每逢春至,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各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这感觉与南部蒂罗尔州那种高山峻岭,松柏参天,雪溪喷泻,全然两样。这里的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倒与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味道更相调和。

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呼吸舒畅,排除烦恼,它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钻到树荫里便立刻清爽宜人。这感觉异常分明。“太阳地”和“荫凉地”,好似两个季节;中型孙午与早晚,温差非常分明。即使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会很快凉爽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被子睡觉,特别是一场雨后,天气如秋;气候多变,穿衣常跟不上变化。有时风起雨过,那些等候公共汽车的人群,可谓千奇百怪。有的依然穿背心光膀子,有的已经穿上毛衣和皮茄克。此种奇观,很像,,北方的“二八月乱穿衣”,但这里却是“五六月乱穿衣”了。

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骤然风雷交加,大雨疾降,忽见大片草地冒起浓浓白烟,林间更是烟雾飞扬,很是壮观。这种景象以前很少见到。导游告诉我,这因为森林和草地吸收阳光的热量,冷雨一浇,顿成烟雾。我才深知森林与草地作用的非凡。

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由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倍加珍爱。早在1852年奥地利就颁布了《森林法》,一百余年,沿用至今。这实际上就是严格的森林保护法,科学性与应用性结合得很完美。比如采伐,伐掉的那一片林木的空地,正是需要阳光射入,促使森林更好生长之处。所以,奥地利人从来不缺乏木材,也不缺乏绿色。

如果留心观察,还会发现维也纳人对房前屋后的草地就像对居室内的地毯一样爱惜。你很难发现一小块枯草。他们甚至不肯使用汽车里的空调,担心废气污染草木与空气。在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里,无论何处,张目一看,总有鲜艳的花木在视野之内;放眼望去,空气透明,视线无阻,只要目力所及,那些远远站在楼顶上的一座座雕像的面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绝无尘烟障目……这样,各种各样的鸟儿就像在维也纳森林里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千楼万宇中间。

一天黄昏,我在城市公园正兴致勃勃欣赏露天音乐会,忽然大厅顶上发出声声异样鸣叫,音调似猫,其声宏大。扭头望去,原来是一只大孔雀站在上面。孔雀是逞强好胜的飞禽,她要与乐队一比高低。这引得欣赏音乐的人们都笑起来,但没有人驱赶孔雀,乐队更起劲地演奏,随后便是乐队与孔雀边奏边唱,奇妙之极。

还有比这表达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与亲密关系的更美好的颂歌吗?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主要内容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部伟大的作品。完成于1868年,同年六月十九日初演于音乐之都维也纳,并由作者亲自指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郊区有一片美丽的茂密的的森林,它离城市不远,历来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

这片森林也是许多居住在维也纳的大作曲家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森林的美景常常激起他们的灵感。约翰·施特劳斯是地道的维也纳人,《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就是他献给故乡的赞歌。为了使乐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作者在管弦乐队里破例地加上了奥地利的民间乐器——齐特尔琴(原文为Zither,是一种拨奏弦乐器)。

这首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其结构属于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式。

扩展资料: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作品第325号(G'schichtenausdemWienerwald,Walzerop.325)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完成于1868年,同年六月十九日初演于维也纳,并由作者亲自指挥。

和多瑙河一样,环拥维也纳的维也纳森林是大自然赐给维也纳的一份礼胡镇物。但几个世纪以来,它也凝聚了人们的辛勤劳动和严格的保护。这是一片保持原始风貌的天然林,主要由混合林和丘陵草地组成,约1250平方公里,一部分伸入维也纳市。

维也纳森林旁倚美伦河谷,水清林碧,给这座古城增添了无比的妩媚。同时,维也纳森林还对洁净空气起着重要作用,拥有“城市的肺”的美誉。施特劳斯谱写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更使它名扬世界。

从11世纪到1925年这900年间,广袤的维也纳森林一直是皇家的狩猎场。在1905年制定的《维也纳建设条例》中,维也纳市周围地带被宣布为“森林--草地保护区”。1925年奥地利国家林务局接收了这片森林,采纳了“近自然林业”理论作为经营维也纳的指导思想。

1955年,奥地利又把森林地区划为“维也纳景观保护区”,下奥地利州的56个乡以及维也纳市的8个镇都独立参与森林的保护和经营。现在维也纳森林的总面积为135000公顷,其,,有林占45%,乡镇林占10%,私有林占45%。

森林里有许多清流小溪、温泉古堡以及中世纪建筑的遗址和古老的寺院,但最吸引人的则是一些美丽而幽静的小村庄。几个世纪以来,许多音乐家、诗人、画家在此渡过漫长的时光,产生不少名扬后世的不朽之作。“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外祖父在维也纳森林中的扎尔曼村有一所爬满青藤的乡间小舍,戚做仿小施特劳斯就是在这里渡过了他的青少年时光。

自1829年起,他常在维也纳森林中度夏。森林中百鸟的啼鸣、流泉的呜咽、微风的低吟、空气的芬芳、马车的得得声都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诞生了。

在一个叫海利根施塔特小村子的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里,有一间贝多芬晚年时的住所。这时已患了神经性耳聋症的贝多芬就在这里写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又称圣城遗嘱),表达了他对人世和命运的不平和抗争。

森林中欣特布吕尔小村有舒伯特的故居,路旁有一所破旧的磨坊,据说舒伯特创作《美丽的磨坊姑娘》的灵感就来源于磨坊主的女儿每天提着水桶打水的情景。现在林区不少村子仍保持着当年的原状:村边的磨坊,村口的水井,雕花和彩绘的木头房子,小酒馆门前挂着小灯,一派田园风光。位于森林东端山麓下的格林琴村是维也纳森林中最浪漫的村庄,村里到处是古朴的霍里格酒馆。

这里也有一栋贝多芬曾经住过的两层小楼,从这里向北走完一条200米长的胡同,是一个峰岭秀丽的山谷,贝多芬常到这条小道散步,并获得灵感,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第六(田园)交响曲》,今天人们在欣赏这首交响曲时,脑海里所浮现出的东西依然能在这里找到。这条小道已被正式命名为“贝多芬小道”。

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圆舞曲有498首,其中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涯》、《皇帝圆舞曲》等最为著名。除圆舞曲外,他还创作了歌剧《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16部歌剧。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他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儿子在圆舞曲方面也有着光辉的成就。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和小提琴家。他从小爱好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他的父亲是高纤维也纳的轻音乐作曲家兼指挥家。他与父亲同名。他自幼热爱音乐,9岁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管弦乐团,曾赴奥地利、波兰和德国等各大城市,举行他自己及父亲创作的圆舞曲旅行演奏会,使起源于奥地利的民间舞曲,很快在欧洲各地以至全球流传开来。

他一边演奏小提琴,一边指挥。这个乐队演出技艺很高,使人们听后得到美的享受。他的音乐风格既保持了奥地利民间创作特点为,又具有民间音乐所特有的朝气和美感,同时,在创作中还吸收了欧洲其它国家音乐文化的某些特点,成为结构简练、节奏灵活、旋律优美、感情奔放的圆舞曲体裁,很快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

1872年,约翰·施特劳斯应邀去美国波士顿、纽约等地演出,盛况空前。他还亲自指挥由两千人组成的管弦乐团、两万人组成的合唱团,联合演出自己的。。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创音乐史上的新纪录。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

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3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作品大都热情欢快,旋律性很强,散发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并常带有幽默感。人们所熟悉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春之声》等圆舞曲,都出自他的笔下。

他与他父亲同名,两人都是著名的作曲家,又都以写圆舞曲闻名于世。为了区别起见,在他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维也纳的故事》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全文概括、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题: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全文概括
链接:https://www.313yx.com//news/sypc/34445.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讯推荐
更多
亚丝娜礼包|DNF神秘礼包SAO套装详解,微笑的棺材就是他

这次礼包内容丰富,包含时装、光环、称号、宠物、宝珠、亚丝娜的篮子以及各种消耗品,一起来看看完整的内容。女

2023-12-31
百变大侦探不灭之躯凶手是谁下载

百变大侦探游戏过程非常的烧脑,因为每个关卡的解谜任务不同,某些关卡可能会让玩家感到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但答

2023-12-31
百度小礼包|百度地图十一出行发大礼包! 自驾攻略、打车攻略、打车优惠快来领取吧!

为使用户享受一个安心、愉悦的假期,百度地图特此奉上一份丰厚的出行功能礼包,涵盖自驾指南、游玩攻略、打车优

2023-12-31
绯红之境兑换码最新2021 礼包兑换码大全

绯红之境兑换码最新2021 礼包兑换码大全[多图],绯红之境兑换码怎么领取?绯红之境兑换码有哪些?绯红之境在今日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