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古迹中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我国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
大家好,我国文化古迹中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我国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我国文化古迹中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和我国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十大园林
,,十大园林指北京圆明园、无锡寄畅园、浙江绮园、广东清晖园、苏州网师园、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北京古莲花池、江苏个园。
1、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国民。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脚下建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红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总面积290多公顷。万寿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阁、铜亭,临湖畔建的千米长画廊、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和石舫等都是游人必到的景点。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离城约10公里。既可以坐郊区公共汽车,也可以坐专线游览车前往。
颐和园造园艺术的几个特色:
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但它的水面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颐和园里有许多景点是效法了江南园林的一些优点。如谐趣园就是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
颐和园前山的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的两边,又有许多陪衬的建筑物。顺山势而下,又有许多假山隧洞,游人可以上下穿行。颐和园的后山,其设计格局则与前山迥然而异。前山的风格是宏伟、壮丽,而后山则是以松林幽径和小桥曲水取胜。
颐和园的大门称为东宫门。以东宫门内的仁寿殿为中心的一组建筑物,是当时的。。活动区。仁寿殿原名勤政殿,是皇帝坐朝听政的大殿。慈禧、光绪曾多次在此召见群臣,接待外国使节。现棚侍在央部还保存着清代的原来陈设。展前陈设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仁寿殿之北,有一组戏园建筑。为德和园、颐和园,古代各种建筑形式应有尽有。在颐和园里,几乎集中了所有古代建筑的形式,亭台楼阁、殿堂厅蚂薯室、廊馆轩榭、塔舫桥关,应有尽有,除了木建筑以外,还有铜铸、石砌、琉璃镶嵌等。主要建筑有:佛香阁,高4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气势宏伟,据说这座巨大的建筑物被英法联军烧毁后,1891年重建,花了78万两银子,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项目。登上佛香阁,周围数十里的景色尽收眼底。
排云殿,是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是慈禧在园内过生日时接受贺拜的地方。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它北靠万寿山,南临昆明湖,在长廊上漫步,可以欣赏湖山的景色,而且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可供观赏。
仁寿殿,是慈禧、光绪在颐和园居住期间朝会大臣的闷和者场所,殿内陈列着许多贵重文物。乐寿堂,是慈禧在园内居住的地方。室内的陈设,基本上保持当年的面貌。庭院里栽种了几株珍贵的玉兰,并点缀着一块名为青芝岫的巨大的山石。
十七孔桥,长150米,宽8米,是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桥的造型优美。它西连南湖岛,东接廊如亭,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颐和园共有各种建筑3000多间,游览颐和园,除了园林以外,观赏各种古代建筑物也是重要的内容。
2、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座,也是最著名的。占地5公顷,内有远香堂、香洲、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州六鸳鸯馆、留听阁。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拙政园造景山水并重,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总体布局也以水池为中心,各类建筑皆临水而立,亭树楼阁倒映水中,相互映衬。拙政园分东、西、中3部分,中部是主要部分,一直沿用拙政园名。园中,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湾池水,岸线曲折,一株株梧桐、古柏扶岸而立。池水上一架木桥横跨,可直通远香堂。站在桥上四面望去,园中景致,历历在目。东南面即为腰门内的假山屏嶂,假山以东有一道起伏的云墙,墙内闪出亭轩檐角,错落掩映,西南面则是一条回廊,沿廊望去,曲桥修阁,高亭远树,景物幽远,层次重叠,纵深感很强。回廊几经曲折而伸向北面,与远香堂西北侧的倚玉轩相连。倚玉轩与远香堂比肩而立,背靠葱郁的小丘,更衬出它们的辉煌。真如身在画中!
远香堂耸立在一个不高的青石台基之上,四周廊庑环绕,堂中四壁皆为透空的长玻璃窗,可观四面不同景致,所以又称四面厅。远香堂后是一敞平台,平台西接倚玉轩,北濒湖池,湖池中遍植荷花,每到夏日,荷香飘溢,平台北面的一片碧水上有两座用土石堆成的小岛,上面各有一个亭子隐在花木丛中。向西望去,湖心有一个与小山相连在一起的较低平的小洲,洲上建有八角亭,匾题"荷风四面"。由远香堂、倚玉轩、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与绣崎亭,围成了一个旷远舒展,彼此对应的开阔景区。这些各具姿态的建筑,与周围浓郁的树木,曲折的池岸,清澈的池水,漾动的倒影,融合而为一体,别有一种浓重的江南水乡的韵味。见山楼因登楼可见园中土山,故名。楼西短廊接倚玉轩。出轩向南,有桥一座,名"小飞虹"。桥上有走廊,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
香洲是一组造型优美的建筑,西而最高处是一座二层楼阁,叫澄观楼。东面是一个三面而透空的茶亭,澄观楼与茶亭之间一个较低矮的连接部分就是正厅香洲。香洲的三面环以池水,从北面望去很像一艘泊岸的画舫楼船。,,古典园林中,以船舫为题进行造景的并不鲜见,如北京颐和园与苏州狮子林里的石舫。但拙政园的香洲一景,却用了写意的处理手法,贵在似像非像之间。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州六鸳鸯馆是拙政园西部的主建筑。这座建筑,四角带有耳室,中间银杏木雕刻的玻璃屏风,把整个厅堂一分为二。南为曼陀罗花馆,北为州六鸳鸯馆。从前这里是园主宴会的和观看昆曲之处。馆之东有六角宜两亭。从亭上可以俯瞰中、西、两园景色,同时,邻近的花影、曲廊、水池、山石也一一映人眼帘,故以为名。馆之南有八角形塔影亭。此亭建在池心,影子倒映在水里宛如亭亭一塔。
留听阁在卅六鸳鸯馆西北,阁内有雕刻成云龙图案的楠木落地罩和螺铀雕漆屏风等,雕刻极其精巧。西园的北半部池水环抱着岛屿,岛上有浮翠阁、与谁同坐轩、倒影楼、波形走廊等不同形式的园林建筑,景致丰富多采。
3、网师园位于苏州城南十全街,占地仅0.54公顷,始建于南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至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造园,因面临王四巷(即今阔街头巷),便取谐音而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民国年间,军阀张作霖以此园作为礼物送给他的老师张钧銮,后来主人居于北国,网师园就租给了书法家叶恭绰和张大千兄弟俩。
网师是渔夫、渔翁的意思。网师园是苏州最小的园林,占地仅0.53公顷,但园内山池厅堂布局紧凑。东部住宅区正门在阔家头巷,是封建官僚中型住宅的。。作,大门照墙内盘槐当前,并设有东西巷门。大门额枋前面置有;阀阅(门簪),作圆柱形,其端为葵花装饰,左右两旁置有砷石(抱鼓石),这是显贵的门第形式。从南到北,有轿厅、大厅和内厅等三进高敞的屋字,装修得精工雅洁。园中有景点小山丛桂轩、樵风径、月到来亭、殿春移。
小山丛桂轩是园中主要建筑,取《楚辞·小山招隐》“桂树丛生山之阿”和北朝散文家庾信《枯树赋》“小山则丛桂留人”句意为名。
樵风径在水阁西侧,为一条高低蜿蜒的爬山走廊,取意于宋之门问诗句:“归舟何虑晚,日暮有樵风”和杜牧诗句:“陶潜宫罢酒瓶空,门掩杨花一径风”。月到来亭循樵风径北行可至月到来亭。取唐代文学家韩愈诗句“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为名。亭中悬大镜一面,镜中之景与镜外之景交相映衬,别有韵味。亭北有看松读画轩。内部陈设精雅,当年是主人的书房。轩东侧为竹外一枝轩,轩名取宋代大诗人苏拭“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诗意。水池北岸偏东有集虚斋和五峰书屋,是一组楼阁建筑,登上小楼远眺,小园之景尽收眼底。
殿春移西部内园,占地一亩,园中有屋字、亭廊、泉石、花草,集中体现了苏州庭院布置的匠心,取得了园中有园、景外有景的艺术效果。从看松读画轩那一排花树掩映的镂窗花墙中望出去,只见一片精巧闲静,古朴幽雅的景致,这就是殿春移。殿春移有精巧雅致的书斋两间,装饰古朴无华。斋后小天井里垒置山石,种植梅、竹、芭蕉,透过一个个镂空花窗,构成一幅幅画图,美不胜收。
4、寄畅园位于惠山横街,毗邻锡山和惠山寺,面积15亩。明正德中1506—1520年,秦*以惠山寺僧舍改作别业,万历时,园再传至秦耀,理荒杂草,变造陵谷,列十二景,借王羲之诗意,改名寄畅园。明末清初,园曾分割。清顺治末康熙初,秦耀曾孙将其合并,并加改筑,延请造园名家张钦掇山理水,疏泉立石,园景益胜。康熙、乾隆两帝各六次南巡,必到此园,乾隆仿此园于颐和园中建“惠山园”(谐趣园)咸丰同治年间,寄畅园多数建筑毁于兵火,后稍作补茸。1952年秦氏后裔将私园献给国家,即作保护性修复;又将园西南角建于雍正时之贞节祠划入园中,后陆续重修园内景点。
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假山依惠山东麓山脉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水流注其中,潺潺有声,园内大树参天,竹影婆婆,苍凉廓落,古朴清幽,经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山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各,属山麓别墅园林。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豫园位于上海市南市区,占地2万多平方米,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从1559年至1577年建造完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因是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为孝敬父母而造,取意于“愉悦双亲,颐养天年”,故起名为“豫园”。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豫园点春堂曾作为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豫园曾被誉为“奇秀甲于东南”,是一座揉和了我国明、清两代园林艺术的名园,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一进园门,迎面的建筑是三穗堂,抬头仰望,“城市山林”的四字匾额,形象的反映了豫园所处的环境:周围是喧闹繁华的都市,园内则充满了山林野趣。穿过仰山堂,一座大假山隔池相望。山高12米左右,是用2000吨武康黄石堆叠而成,迂回曲折,气势磅礴。豫园的围墙,是由蜿蜒起伏的五条龙所组成的,龙头高昂,造型精致,栩栩如生,有吞云吐雾的气势。这两条龙,龙头相对,中间有一颗珠,被称为“二龙抢珠”。
豫园内园系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建,全园面积仅2亩许,但山石池沼、大厅堂室、亭轩楼台一应俱全,花墙小廊,布置得宜,益使小园曲折迂回,疏密有致。内园还新建有古戏台一座。“点春堂”,因宋代文豪苏东坡的诗句“翠点春妍”而得名,“点春”在这里暗喻点看喜欢的戏曲和演员的意思,因为对面就是一座大戏台。“点春堂”曾是太平天国时期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指挥所。
“玉华堂”前,临水而立的有三座石峰,中间一座,便是著名的“玉玲珑”它与苏州留园的“瑞云峰”,杭州花圃的“皱云峰”合称为江南园林的三大名石,它高3.3米,石上有72个孔洞,从下面烧一烛香,上面会孔孔冒烟,从上面浇一盆水,下面又会洞洞流泉,相传是宋代花石纲的流散物,至今立在这里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豫园的围墙,上饰游龙蜿蜒起伏,把园林30多亩的地方分隔成不同的景区,以虚隔作幛景,似隔非隔透出园林丰富的景层,成为豫园内一大特色。园外商肆栉比,,,著名的豫园小商品市场就在这里,与园林建筑浑然一体。毗邻豫园的城隍庙,原为一座古庙,光绪年间,在庙前后逐渐聚集了不少江湖艺人,加上附近开设有不少茶馆、食肆,这一带变得异常热闹,极富地方色彩。
6、绮园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花园弄。绮园原为“冯氏花园”,为江南典型私家园林风格。清同治九年(公元1871年),园主冯缵斋于此建宅三进,次年冯缵斋综合其岳父黄燮清经营的明代故园拙宜园、砚园两废园之精华,在自己住宅“冯三乐堂”后辟地修建园林,建成了现在的绮园。成为浙江园林中的一颗名珠。
绮园占地一万平方米,水面约两千平方米,树木遮盖面积达七千平方米,整个园林几乎为绿树所覆盖,园内树木近千株。其中古树名木四十余株,均经数百年风雨。树木有耸立于山巅,有静障于山谷,有展翅于山崖,有俯仰于水畔。还有小竹丛丛,以及攀附高树的藤蔓,蒙络摇缀,翠盖如云。
整个园林的建造,妙用了“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叠山理水园论。其特点是以树木山池为主,略点缀建筑,与今日以风景为主的造园手法相近;园自成一区,不附属于住宅区;用大面积水域,以聚为主,散为辅,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大假山前后皆有丘壑,与苏州园林因面积小而略其背面的做法不同。园从西侧。。,中建花厅,前架曲桥,隔池筑假山,水绕厅东流向北,布局与苏州拙政园相近,水穿洞至后部大池。园内有潭影九曲、蝶来滴翠、晨曦罨画、海月小隐、古藤盘云、幽谷听琴、风荷夕照、美人照镜、百鸟鸣春、泥香三乐等景点。其游径有山洞、岸道、飞梁、小船及低于地面的隧道等组成,构成了复杂的迷境,为江南园林所仅见。园内假山分成前、中、后三区,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境。园内建筑“潭影轩”、“小隐亭”、“滴翠亭”、“风荷轩”为建园点缀,更为游人提供休憩之处。园内小桥有九曲桥、四剑桥、罨画桥联结山水,更构成独立的景致。如四剑桥由三跨石板构成,为我国园林桥景的孤例,罨画桥为石拱桥,将园中湖水分为两界,拱旁有联“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与周边景物构成如诗画境。园南为住宅“三乐堂”,为白墙黑瓦七楼七底的典型江南民居,与园林相得益彰。
7、清晖园,位于顺德市大良镇清晖路,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园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清乾隆年间,为进士龙应时购得。其后,经龙氏数代精心营建,至民国初年,格局始臻定型。近年来,顺德。。市。。对清晖园进行了大规模修缮,面积为2.2万多平方米,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之特色。园内水木清华,景致幽雅,碧水、绿树、石山、小桥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造型构筑别具匠心,花卉果木葱笼满目,艺术精品俯仰即拾,集建筑、园林、雕刻、诗画、灰雕等艺术于一体,凸显出我国古园林“雄、奇、险、幽、秀”的特点。其主要景点有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六角亭、惜阴书屋、竹苑、斗洞、笔生花馆、归寄庐、小蓬瀛、红蕖书屋、凤来峰、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阁等。
8、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中心,是一座以环水筑榭为显著特点,兼有,,南北园林之美的古典园林。总面积2.4万平方米,池水面积7900多平方米,盛夏时节荷花满塘,故名莲花池。
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园林内主要有水东楼、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和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亭、观澜亭等建筑。秀丽的宛虹桥、曲桥和元代建的白玉桥,参差在假山奇石、林木荷塘间,构成了一幅"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园景布局严谨,错落有序,幽雅别致,素有"城市蓬莱"之誉和"小西湖"之称。
莲花池的"古"源于其悠久的历史。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汝南王张柔重建保州城时始建,明清两代都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雍正十一年(1733年)于此建莲池书院和行宫,乾隆、嘉庆、光绪、慈禧等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小住。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1921年,北洋。。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
9、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350公顷),有著名景群上百处。自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全盛时占地5200多亩,周长十多公里。然而不幸的是,这座名园于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动掠焚毁,在,,历史上留下惨痛的一页。
新,,成立后,将圆明园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经过多年整修,遗址公署已初具规模,大部分山形水系得以恢复,再现了山水相依、烟水迷离的江南景致。园内有数十万株树木,复建的少量园林建筑重现昔日光彩,一些重要遗址得到保护整修,形成了以西洋楼为。。的宏大遗址群落。
10、个园坐落在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园内种竹千杆,因竹叶形如“个”字,故名。“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相传出于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之手。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是园掇山颇饶画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引人无限遐想。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园中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个园运用不同的石头,分别表现春夏秋冬景色,号称“四季假山”。有春季的山林,夏天的荷塘,秋日的残阳,隆冬的雪狮,无不形象生动。
圆明园名胜古迹
圆明园名胜古迹
圆明园名胜古迹,来到北京肯定是需要去一趟圆明园的,圆明园是有着丰富的文化,我们都知道圆明园曾经是多么的辉煌,它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下面看看圆明园名胜古迹。
圆明园名胜古迹1圆明园景点
圆明园四十景,指的是圆明园中四十处景点。盛时的圆明园有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等一百团郑多处园林风景群,四十景是指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景群,而每一景就是其中一座“园中园”或园林建筑群。
圆明园有3个景区,分别是绮春园、长春园、西洋楼景区。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规模宏伟,有一百五十余景,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有“万园之园”之称,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1、绮春园:绮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到了乾隆中期这个花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名字就改成了“春和园”。在1769年的时候,春和园归入圆明园,并正式定名为“绮春园”。
2、长春园:长春园的南部是具有大型的水景作为主体,整体的布置疏密得当、疏朗开朗。
3、西洋楼景区:清朝皇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
圆明园名胜古迹201历史背景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1860年的,,,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逼得咸丰帝仓皇出逃。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令人感到十分的惋惜和心痛。
迄今为止大英博物馆是收藏,,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碧橡物馆,其收藏,,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收藏的,,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这些藏品与古希腊、古埃及藏品等一并成为该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02圆明四十景
圆明园四十景:
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淡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悔或旁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
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镜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这四十景,并且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景群,而每一景就是其中一座“园中园”或园林建筑群
1、第一景‘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匾额,殿堂7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5间。
2、第二景‘勤政亲贤殿’
勤政亲贤殿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有殿堂5间。北设宝座,南为窗,东有板墙开门,与养心殿明间相通,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
3、第三景‘九州清晏’
九州清晏由九个岛组成,每个岛又独立成景,岛与岛之间有桥梁相连通。九州是国家领土的象征寓意“禹贡九州”。如果从高空俯瞰,九州景区连通南面的正大光明,勤政亲贤很像一个乌龟,因为乌龟在古代有长寿与太平的意思,不知道是巧和还是故意,九州清晏又暗含了江山永固的意思。
4、第四景‘镂月开云’
镂月开云原称牡丹亭,位于后湖东南角,建筑木料以捕木为主,殿顶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后,改称“镂月开云”
5、碧桐书院
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位于后湖东北角,是一座书房。
6、上下天光
上下天光位于后湖西北,为两层楼宇,登楼可尽览湖光水色。
7、杏花春馆
杏花春馆位于上下天光西面,馆舍东西两面临湖,西院有杏花村,馆前有菜圃。
8、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亦称双鹤斋,位于舍卫城东北面,是园中一组较大的建筑,主体建筑北濒大池,园内景色倒映水中犹然两景;另有诗咏堂、菱荷深处等景点。
9、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位于杏花春馆西面,建于水上的`字形大型殿堂楼宇,有33间。
10、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楼位于坦坦荡荡西面,为一座西向的两层楼房,上下各9间;前环小溪后拥连岗,中间地势平坦,是专门设宴招待外藩之处,也经常举行比武赛箭。
11、西峰秀色
西峰秀色号称园中小庐山,仿照江西庐山改建;后垣的花港观鱼,仿照杭州西湖胜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摆设巧宴盛会。
12、四宜书屋
四宜书屋位于廓然大公东北面,有殿堂5间,正殿称安澜园,为乾隆南巡后,仿照杭州湾畔海宁一陈姓隅园改建。
13、水木明瑟
水木明瑟位于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仿扬州水竹居,内设水力土风扇,是园中最早的观水法。
14、北远山村
北远山村位于大北门内偏东,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称都与农事有关,呈现浓郁田园景色。
15、方壶胜境
方壶胜境位于福海水面东北隅,为一座巨大的山字形楼宇。
16、蓬莱瑶台
蓬莱瑶台位于福海。。,共有三个岛,结构和布局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宫门3间,正殿7间,殿前东列畅襟楼,西列神洲三岛,东偏殿为随安室,西偏殿为日日平安报好音;东南面有一渡桥,可通东岛,岛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桥,可通北岛,岛上建殿宇3间。
17、接秀山房
接秀山房位于福海东南隅,内部装饰全部采用紫檀木器漆,上面都嵌以金银、宝石、象牙等,这些奇珍异宝上都镂刻着山水、楼阁、人物、花木、虫鸟。
18、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福海西北隅,造型上融汇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双峰插云的精华。
19、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位于福海西岸同乐园南面,正殿一排5间,仿照杭州西湖曲院改建,跨池还有一座9孔大石桥。
03目前为止能见到的景色
截至目前去圆明园观看大概能看到,近半数的土地成为绿化地带,十几万株树木蔚然成林,多数建筑基址尚可找到,数十处假山叠石仍然可见,西洋楼遗址的石雕残迹颇引人注目。圆明园园史展览馆,圆明园遗址公蓬岛瑶台、涵虚郎鉴、观澜堂、别有洞天、涵秋馆、天心水面、凤麟洲等十余处遗址;绮春园的仙人承露台、
碧字和浩然亭,福海别有洞天的四方亭;绮春园的仙人承露台、碧字和浩然亭,福海别有洞天的四方亭;海岳开襟、、流香诸、得全阁、鉴园、狮子林;挖掘复位乾隆御题匾诗刻石31圆明园风景(20张)件;种植各类乔灌木35400余株,栽种莲藉藕10公顷,景色还是很美。
04景区路线介绍
首先,从圆明园南门进入圆明园(地铁站所在位置),沿大路一直往前走,先游览十二生肖、福海和西洋楼遗址;然后,沿福海岸向西走,游览圆明园西侧的众多自然景观,包括丘陵、湖泊、各种树和植物等;最后,从西侧的藻园门出来。因此,圆明园的景点主要包括东面的人文景观和西面的自然风光。
游览后的吃饭和休息:游览结束后,从藻园门出来,向左拐走到西苑。那里有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呷哺等快餐厅。如果想吃中餐,可以从藻园门出来后直走,到前面的小巷子里去吃,物美价廉,完全没有景点周边饭菜极贵的景象,小老爷们,不要被骗了哦。
05门票价格
北京圆明园门票:10元
半价:5元/人次,大、中、小学生(凭本人有效学生证);
60岁以上—70岁以下的老人(凭老年证或身份证);残疾人(凭残疾证);
免票:1.2米以下儿童;现役。。、伤残。。、烈士家属(凭有效证件);
70岁以上老人及离人员(凭老年证、离休证或身份证);
月票:每人15元/月[每月1日至5日,持本人照片及月票底版(工本费0.5元)在绮春园宫门售票处办理];联票。。要25元,学生10元
园内景区(一)西洋楼遗址景区(含大水法、展览馆、迷宫)
。。:15元/人次
半价:5元/人次,大、中、小学生(凭本人有效学生证)
免票:1.2米以下儿童;离休人员(凭离休证)
圆明园名胜古迹3有海岳开襟、海晏堂、黄花镇、喷泉、方壶胜境、西洋楼、五竹亭等。
1、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是一处充满了人文情怀的独特景区,也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公园,被西方列强毁了之后留下了历史见证,每年都会吸引世界各地大量游客前往参观,在,,著名的园林当中,圆明园被陈为是万园之园,使得其地位远远超过了其他园林。圆明园前前后后的景色景色加起来有“四十景”,这四十景也是各有特色的。
2、下面就简单给小伙伴介绍几处我比较喜欢的景点吧:
(1)、黄花阵是按照欧洲迷宫而建的一个花园。这个阵还是以前的皇帝为了取乐而建造的,这个阵可谓易进难出。黄花镇南北的长度是89米宽度是59米,南北是长方形的,四面设门,在正中心有一个圆基八方,西式亭,寓意天圆地方。每年八月十五皇帝都会在这里举行灯会,皇帝就可以看着灯东流西奔,乐呵一番了。
(2)、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宫殿前是大型水池,而水池中含有十二生肖分列在南北两侧,这些生肖都是青铜制成的,是一个大型水力钟。
(3)、方壶胜境是人们公认的最为宏伟美丽的建筑,不过可惜的是现在只能看到焚毁后的一些建筑群了。不过当你身临其境的时候,你依然可以感受它以前的那种壮美。
3、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古迹,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那个
圆明园
圆明逗信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数敏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薯指枝。
我国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
1、我手枯厅国文化古迹中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圆明园。
2、圆明园位于现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组满清国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占败唤地350公顷,约合5200亩。
3、圆明园规模宏伟,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再现诗画意境,被大多数,,园林学家认为是,,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被毕隐当作是,,古典园林平地造园、堆山理水集大成的典范。清朝时一些在,,的外国传教士参观圆明园之后将其称作“万园之园”。
我国文化古迹中,被誉为园中园的是圆明园还是苏州园林
被誉为园中园的是圆明园。
圆明判昌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扩展资料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圆明”为雍正法号。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掘启扒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旁逗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关于我国文化古迹中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和我国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为使用户享受一个安心、愉悦的假期,百度地图特此奉上一份丰厚的出行功能礼包,涵盖自驾指南、游玩攻略、打车优
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