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击鼓退金兵的女子是谁 宋代哪位女子击鼓退金兵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宋朝击鼓退金兵的女子是谁和宋代哪位女子击鼓退金兵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宋朝击鼓退金兵的女子是谁以及宋代哪位女子击鼓退金兵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宋朝击鼓退金兵是谁
纤销肆宋朝击鼓退金兵是梁红玉,梁红玉是淮安人,宋高宗建炎年间,金兀术率十万大军进犯杭州后北撤到镇江,时韩世忠任浙西制置使,率八千水军拦截抵抗。敌众我寡,梁红玉提出埋伏之计,她亲自在金山之巅的妙高台擂鼓指挥,战鼓擂响,随着震天动地的鼓声,芦荡里埋伏的战船都“嗖嗖”地飞了出来,金兀术的十万人马溃不成军。
梁红玉金山击鼓退金兵故毁轿事:
韩世忠与梁红玉夫妻二人同心协力为抗金效力。宋高宗软弱无能,又受到卖国贼的蛊惑,使得金兵更加肆无忌惮。建炎四年,金人再度南侵,兵分两路,一路由黄州渡江,一路由采石矶渡江,其主帅是金兀术。此时韩世忠率领着部队驻扎在江阴以下的长江沿线一带,可没过多久金军就打来了。
韩世忠的部队提前做好准备,想在此截住金兀术的归路。金军到达那斗尘里后看到了宋朝。。布置的战船,彩旗飞扬、鼓角齐鸣、军伍严肃、士气勇壮,就迫不及待地下了第二天一决胜负的战书。但此时,宋军仅有八千人,而金军有近十万人,人数相差太大,一旦开战宋军取胜的把握实在不大。
宋代哪位女子击鼓退金兵
近些日子,一则“宋代哪位女子击鼓退金兵?”的问题,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我来说下我的看法。梁红玉是宋代击鼓退金兵的这个女英雄,他是宋代名将韩世忠的妻子。梁玉红亲自上场击鼓,让宋兵士气大震,于是他猛睁租的丈夫便能够仅仅使用8000人便阻截金军48天之久。所以说呢,这个梁玉红确实是一个勇敢的女子,因为击鼓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位置。那么具体的情况是什么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梁玉红梁红玉是宋代击鼓退金兵的这个女英雄,他是宋代名将韩世忠的妻子。梁玉红的祖父和他的父亲都是武将,所以他算武将世家了。但是,后面因为他的祖父和父亲在一场战斗中表现的不好,导致他们被斩了,她也沦为了官妓。
二.如何退兵梁玉红亲自上场击鼓,让宋兵士气大震,于是他的丈夫便能够仅仅使用8000人便阻截金军48天之久。为什么击鼓就能够让士气大震呢?因为击鼓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位置,击鼓是指挥的位置,所以地方都是优先会去攻击鼓手,希望借此能够打乱敌人的排兵布阵。而她亲自上场击鼓,必然会让士气大震。
三.总结所以说呢,这个梁玉红确实是一个勇敢的女子,因为击鼓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位置。但是呢,可惜后面是因为祖父和父亲的战场表现不行,直接被连累成为了一个官妓,也是比较悲惨结局了。枝兆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所发表的看法,纯属个人观点,仅供早谨参考。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大家看完,记得点赞,加关注哦。
宋朝一位女子“击鼓退金兵”的故事为人熟知,她的名字是
她的名字是梁红玉。
梁红玉是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丈夫是抗金名将韩世忠,她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称赞。穆桂英则是演义虚构人物,“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只存在于文学、。。、戏剧作品中。
梁氏在建炎四答斗年(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但因金军最终还是脱逃,梁氏上书弹劾韩世忠失机纵敌,举朝为之震动,再封杨国夫人。从此名震天下,后来大家都以巾帼不让须眉来称赞梁红玉。
梁红玉的结局
绍兴清物磨十年(1140),南宋投降派蚂陆向金国求和,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的兵权。绍兴十一年(1141)四月,韩世忠被召至临安封枢密使。岳飞被以“犯须有”罪名诬陷人狱,惨遭杀害。
韩世忠夫妇力争不得,愤然辞官,归隐于临安西部马螣梅园。韩自号清凉居士,养花种瓜,“淡然自如”以终晚年。1151年,韩世忠与世长辞,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抑郁而终。梁红玉去世后被朝廷赠为邠国夫人。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历史人物
梁红玉,韩世忠之妻,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出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一个习武世家,原是淮安北辰坊人,其祖父和父亲都是武将出身。由于受到频繁的战乱影响,她流离到了润州为妓。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只要挽起强弓则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后来,她被韩世忠救出苦海,为报其恩便以身相许。梁红玉虽是风尘女子,但却具有一身的雄才武略。她协助丈夫打败入侵的金兵,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被宋高宗封为安国夫人,婚后曾有一子。虽然那个时代距现在已有近千年,但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策将宋军兵分两路,中间的。。击鼓摇旗,对金军进行包围截杀,最终奇迹森敏般地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神话,大败金军,使金军不敢随便渡江侵犯。晚年与其夫韩世忠归此弊枝隐杭州西湖,过上了清静悠闲的生活。公元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卜好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古代的英雄女子有哪些
古代,,十大巾帼英雄
一、荀灌
晋平南。。、襄阳太守,都督江北诸军事,曹操重要谋士荀彧之后荀崧女荀灌,她自幼好骑射,在宛城被数万胡骑围困时,以十三岁稚龄,率十余死士突破重围,请来援军,解宛城围。(见《晋书。列女传》)
二、妇好
1936年6月,人们在河南安阳商朝遗下的17000多块龟骨中,发现有200多块用甲骨文记载了一个叫“妇好”的女人的事迹。
这一万多块龟板几乎全部出祥碧脊自商王武丁时期,武丁,是商朝谨渗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渐渐发现,在武丁一朝中,有个挥之不去的人物,她的名字在甲骨文上多次出现,她叫“妇好”。
人们开始最新这些甲骨文的秘密。有一条卜辞记载,“妇好先共人于庞”。它的含义是,在战争前,妇好先在一个叫做庞的地方征兵。
“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这条卜辞中说,妇好领了3000兵马加入了国王万人的。。,一起去征伐远方的国家。这是甲骨文中的最大一次战争,战斗的一方商帝国动用了上万人的。。。这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是一次了不起的壮举。
有关妇好的卜辞发现得越多,人们对她越感到惊讶:她是国王麾下的一名女将,不仅能够统兵作战,而且还有属于自己的领地。妇女领兵打仗,并且能够成为一方诸侯,这在3000年内闻所未闻。商王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它为什么能给予妇女如此大的权力和信任呢?是商代推行男女平等的观念,还是妇好并非是一个等闲的人物呢?
不久,人们发现了妇好的另一个身份:她是国王武丁三位慧轿合法妻子之一,是一位尊贵的王后。
三、符登妻毛氏
符登妻毛氏,符登系前秦主符坚族孙,符坚死后,率前秦残余。。与姚苌继续周旋,他的妻子毛氏美而壮勇善骑射,她率的。。被姚苌军包围,营垒陷,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与姚苌军交战,杀贼七百,终因众寡不敌,为姚苌所俘,姚苌悦毛氏有姿色,欲纳之,毛大骂姚苌,苌怒而杀之。《十六国春秋。前秦录十。符登》
四、花木兰
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原文为12年,是虚指)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五、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年——623?年)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南北朝在隋朝统一之后不久,,,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李渊能当上皇帝,固然与他个人的条件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实在生了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隋末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决定起兵。而当时李渊的胜出机会并没有多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他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时,对外宣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行军方向却直指首都长安。这种“掩耳盗铃”当然瞒不过长安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形势危急,平阳公主和丈夫快速商议,决定分头行动,柴绍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方进行各种安排。她很快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很快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
她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当时他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称为“娘子军”。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地看到他的三女儿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幕府。11月他们兵打一处,很快就攻克了长安。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二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平阳公主是以军礼下葬的。谥曰昭。
平阳公主,是,,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为她举殡的女子。
六、穆桂英
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大破天门阵之后,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奉命出征西夏,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为了探测敌情,穆桂英带了两名女将,沿一条小道爬过一座山头,穆桂英向峡口了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穆桂英死后她和其他几位女将的首级被西夏人割去号令,无头尸体则抛到滴泪崖下。后来杨家从另一路进攻的女将杨满堂率领援兵赶来将穆桂英等人的无头尸体收殓安葬,这就是杨家将坟。佘太君闻讯赶来祭奠,追悼亡灵,悲恸而哭,声震山岳,感动了鹰嘴山崖,山神流泪不止,泪滴化作山崖石子沿崖滚下。后来,此崖就被人们叫做“滴泪崖”。现在当地还有滴泪崖、杨家将坟等等古迹。
七、唐赛儿
文学作品中的唐赛儿
唐赛儿(1399~?),女,卒年不详,明代农民起义首领,蒲台县西关(今滨州市蒲城乡)人。
明初,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义,自称“佛母”,秘密往来于益都、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借传白莲教发动群众,组织起义力量。
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组织农民军数千人,于青州卸石棚寨起义。
起义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青州卫都指挥使高风的官军,青州以东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大小数十支起义军,和卸石棚起义军联为一起,共约万人,分兵攻打宫州,日照、诸城、寿光、安丘、郎墨等州县,“毁官衙、烧仓库”,杀富济贫,官吏纷纷逃命,告急文书传至京师,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赛儿怒斩来使,于是明朝廷又派遣总兵柳升、都指挥刘忠带领京营兵马来镇。
唐赛儿抓住柳升狂妄轻敌的弱点,派人到敌营诈降,柳升信以为真,起义军趁机于夜间向防备薄弱的敌大本营猛攻,打乱了敌军,刘忠中箭毙。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计,带领大队人马前来攻打,赶到山寨时,起义军已经转移。
唐赛儿安然脱险,使明成祖十分恼火,一方面严惩地方官员,又令各地缉拿唐赛儿。后怀疑唐赛儿削发为尼,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但“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
今在她的故乡旧址蒲湖主岛上建有“唐赛儿纪念祠”,并在附近的滨州黄河大桥北端建有她的戎装塑像。
八、秦良玉
秦良玉是明末驰名巴蜀的巾帼英雄,执戈马上,纵横驰骋,一时声闻遐迩。《明史》将她入传,其述颇有传奇色彩:“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远所惮。”
秦良玉乃四川忠州人(忠州出过战国时巴国“断头。。”巴蔓子和三国时不肯投降的老将严颜,此地忠义衍成风气,故名“忠州”),自幼与兄弟比肩习武,兼读兵法。20岁之前即精于骑射。且胆智过人,又擅词翰,以娴雅仪度与善武知兵名于时,当时四川石柱宣抚使马千乘极敬慕她,在秦良玉20岁时,两人结为伉俪。明末外警频频,为卫护桑梓,夫妻训练家乡子弟为戎旅,以备保家卫国之用。所部称“白杆兵”,士卒皆以白木为矛杆,柄设钩,尾结环。川蜀多山,军伍攀岩越壁,以矛上钩、环相衔,故而行军疾速,往往出其不意,百战不殆,威名远播。
不幸马千乘后被宦官诬陷,死于狱中,后秦良玉“代领其职”。时值女真崛起,屡兴边衅。明万历四十七年女真兴兵侵掠辽东,明军惨败,“京师大震”。朝廷急调劲旅,秦良玉奉诏督师北上,与清兵大战。此役中秦良玉之兄秦邦屏战死沙场,其弟秦民屏、爱子马祥麟皆受重伤,所部子弟兵殉国者极多。京师解危后,秦良玉便率部返回家乡。
崇祯三年,清兵入关,北京再次告警。崇祯急诏天下兵马“勤王”。秦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日夜兼程北上,马未解鞍,立即与清兵激战,先后会同友军收复滦州、遵化等地,再次解除了北京之危。由于秦良玉抗击外虏有功,崇祯皇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她“三品服色”及彩缎、羊、酒等物,还亲自写诗四首赐赠,以示褒彰。这即所谓“平台赐诗”的“旷典”。诗云:“学就西川八陈图,鸳鸯袖里握兵符。古来巾帼甘心受,何必。。是丈夫?”其二:“蜀锦战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其三:“胡虏饥餐誓不辞,饮得鲜血带胭脂。凯歌马上清吟曲,不是昭君出塞时。”其四:“凭将箕帚扫虏胡,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诗未必皆佳句,亦不免夸张,因为那时秦良玉已是半老之妇了,但于秦良玉飒爽英姿之描绘却也不无生动之处。
九、梁红玉
梁红玉像
,,历史上,有一位妓女可以凭借自己“不让须眉”的才能,调动枪杆,应对刀兵。她就是妓女出身的爱国女。。——两宋之交的梁红玉。
妓女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靠卖身为生,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很难有妓女会得到后人的尊重,但也有极为罕见的特例,妓女照样可以凭借自己“不让须眉”的才能,调动枪杆,应对刀兵。她就是妓女出身的爱国女。。——两宋之交的梁红玉。
梁红玉的家世不详。她的事迹在正史上主要记录在她丈夫韩世忠的传记中。由于韩世忠在宋史中被称为南宋“武功第一”,所以在正史上为尊者讳,对梁红玉也只称其为“梁氏”而不提她的名字。梁红玉的出身众说纷纭,有些书上说她是安徽池州人,祖上做过大官。另一些书则说她是江苏淮安人,淮安现在还有纪念她的祠堂。南宋人罗大经所著《鹤林玉露》一书曾记载:“韩蕲王之夫人,京口娼也。”韩蕲王即韩世忠。后来元人脱脱等编修的《宋史》在记述梁红玉事迹的时候,对她的籍贯出身只字不提。清乾隆年间的《山阳县志》记载:“梁流落为京口娼家女。”由以上资料我们可得知:梁红玉在嫁给韩世忠之前,确实做过妓女。
梁红玉与韩世忠相遇的过程颇有戏剧性。韩世忠是陕西延安人,18岁入伍。《宋史》记载韩世忠“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童贯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闷闷不乐,原来虽然他亲手擒获了方腊,但这件功劳却让上司辛兴宗抢去了。(“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别帅杨惟忠还阙,直其事,转承节郎。”《宋史·韩世忠传》)相貌堂堂,英勇伟岸的韩世忠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得到了韩世忠的欣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借,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
当时的韩世忠和梁红玉,一个是不得志的低级军官,另一个是历尽风尘的营妓。在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下,身为“军汉”的韩世忠的社会地位其实并不比作为妓女的梁红玉高多少,军汉配营妓也就顺理成章了。从此梁红玉便随韩世忠南征北战,抗击金兵。
1129年,当时的禁卫军司令(扈从统制)苗傅和另一大臣刘正彦发动兵变,逼高宗退位,禅位给他年方三岁的儿子,让孟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明受元年”。韩世忠率军平叛,苗刘二人将在杭州的梁红玉及其儿子韩亮作为人质扣押,并请梁红玉去秀州劝说韩世忠,梁红玉假意应允,但是见到丈夫韩世忠后,梁红玉不顾儿子安危,以国事为重,劝说丈夫继续进军。韩世忠平叛成功后,因勤王救驾有功,高宗亲书“忠勇”二字赐韩并擢升为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称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给内中俸以示报正”。给功臣之妻俸禄,这在前史从未有过,梁红玉为第一人。这也是历史上,梁红玉第一次崭露头角。
梁红玉还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一才能主要体现在击鼓战金山一役中。
1129年十月,金军在完颜宗弼(即俗称的金兀术)率领下长驱直入,攻入江浙。但遭到各地汉人的反抗。无奈之下,金军在大肆掳掠之后北返。此时,担任浙西制置使的韩世忠听说金军北撤,便率水军8000人急赴镇江截击宗弼的10万金军。由于敌众我寡,梁红玉认为敌军声势浩大,只宜智取,不可力敌。两人经过周密部署,随即埋伏人马。韩世忠亲率战船,诱敌深入,梁红玉则身先士卒,登上十几丈高的楼橹,冒着流矢,在金山之巅的妙高台“亲执桴鼓”指挥作战。这一战打得金军溃不成军,但韩世忠没听梁红玉乘胜进击,逼敌就范的意见,麻痹大意,使得金军没有被全歼,而是突围而去。
战后,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传为美谈。朝廷为此再加封她为“杨国夫人”。
绍兴五年(1136年),韩世忠被任命为武宁安化军节度使,驻扎楚州(今江苏淮安)。梁红玉随韩世忠率领将士以淮水为界,旧城之外又筑新城,以抗击金兵。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经过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梁红玉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秦桧当权后,力主议和。终于和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和议既成,高宗立刻着手削夺大将的兵权。韩世忠首当其冲,他的官越做越大,直到最后被封为咸安郡王,但是兵权却越来越小。为了逃避迫害,韩世忠干脆闭门谢客,整天饮酒作乐。梁红玉则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教育儿子身上。她的儿子韩彦直也是一代名臣。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
两年之后,梁红玉也去世了,终年51岁。死后与韩世忠合葬在苏州灵岩山。
十、姽婳。。林四娘
姽婳。。林四娘像
林四娘原本是秦淮歌妓,后又成了衡王朱常庶的宠妃,虽然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争,姽婳。。林四娘却因此而被人们称为“姽婳。。”。姽婳就是美丽的意思,这位年轻貌美的姽婳。。,在那次艰难的战争中香消玉殒,然而她那不散的芳魂,又在世间留下一段神奇的故事。
那是明末祟祯年间,红粉佳丽遍地的秦淮河畔,又增加了一个新娇娘。她虽在青楼,却坚持卖唱不卖身,但也有吸引客人的绝招:歌罢兴酣之时.换上一身精致的短靠,或舞剑、或弄枪,来上一段精彩绝伦的功夫表演,这一手在秦淮歌畔可是绝无仅有,让寻花问柳的客。。开眼界。这个奉歌献武的歌妓便是林四娘,她凭着独具一格的武功和雪肌滑肤、蛾眉明眸的美貌,尤其是因长期习武而练就的丰美身段,很快就成了秦淮河畔的红人儿。
这林四娘一个风尘女子,为何学得了一身绝色的武功呢?原来她出身于武官世家,父亲林枢本是江宁府的府官,继承家技,拳枪剑刀,样样精通。林四娘自小随着父亲习武,学什么象什么,身手不比父亲差到哪里去。不料在她十六岁那年,父亲因所管库银被盗而下狱,家人千方百计地打点挽救,耗尽家资,却毫无结果。母亲气极而死,林四娘无依无靠,最终沦落为青楼歌女。
不久后,封蕃青州的衡王朱常庶游幸金陵,来到秦淮河畔寻欢作乐。这朱常庶已是六传衡王,他的祖先是明孝宗佑樘的胞弟,分封为衡王,王位世袭,传到第六代便是王朱常庶了。这时的皇帝明思宗,算得来应是王朱常庶的侄辈,如此一来,他便更可恃长逞骄了。衡王朱常庶除好色之外,也喜好谈兵弄武,到了秦淮河畔,听说歌妓林四娘武艺超群,顿时大起雅兴,召来林四娘侍宴助乐。林四娘着一身纯白镶金边的短靠来到衡王席前,衡王原料想,习武的女子必是五大三粗,一见林四娘却猛然一震,眼前这女子,云鬟高耸,眉目娇俏,白脸蛋上红霞匀染,真是一个美娇娘!若不是那身打扮衬出几分英爽之气,谁会想到她竟是舞剑弄枪之人呢!林四娘请过安后,开始了表演,只见她抽出腰间佩剑,手腕轻抖,身前便族出一朵闪亮的剑花,紧接着,柔韧的长剑上下翻舞,娇美的身段翩翩翻腾,如蛟龙出水,若惊鸿起舞,越舞越快,最后只见一片银光闪烁的剑影,不见了花儿一般的林四娘。衡王在席上大声叫好,最后还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直冲着林四娘鼓掌。
表演之后,林四娘被召到衡王身边侍酒,静坐下来,她娴静轻柔,燕语莺声,与刚才的形象判若两人,使衡王更加陶醉。一次相交,衡王便对林四娘大为倾倒,离开金陵时,就带上了已赎身的林四娘,回到青州王府,林四娘摇身一变成了王妃。
衡王从林四娘身上发现女子习武别有一番风韵,于是将王府中所有的姬妾侍女组织起,由林四娘为统领,勤练枪剑之术,演习攻守战术,俨然成了一支娘子军。林四娘对此十分用心,经常穿起银质铠甲,腰佩双剑,象。。一般教导和督促她的女兵们;众女子受林四娘的感染,对武艺兵术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勤学苦练,很快就大有长进。衡王仿佛是这支娘子军的参谋,经常来视察她们的演练,还不时地指点一番,看到这些昔日弱不禁风的女子,如今竟也翻腾搏击得象模象样,衡王十分开心。
三年后,到了崇祯八年,晋陕一带久旱不雨,饥荒延绵,民不聊生,到处发生变乱。山西的流贼王嘉允大举向外发展,其属下的一班人马由王自用率领攻向山东青州。青州的衡王朱常庶向来以为自己武功盖世,兵法更是无人匹敌,所以根本不把王自用一伙人看在眼里。当王自用的人马把青州城团团围住,准备攻城时,衡王一怒之下,亲自挺枪跃马,率领青州守军主动出击。但毕竟守军寡不敌众,加之衡王的过份轻敌,守军很快就处在了下风,被贼军围困在一个小山岗上,进退不能,形势十分危急。
城内的官吏眼看王爷出师不利,而贼军的声势越来越大,不由得心惊胆颤,信心丧失,准备开城降敌,以委屈求全。林四娘闻讯后,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毫不顾忌地将官吏们叱责一顿,然后召集了王府中的娘子军,倡言:“出兵救主,以报夙恩!”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演练了三年的娘子军们,虽然心底里惧怕真刀真枪的实战,但一想到一旦城破,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不如拚上命去一决雌雄,顶多是个玉石俱碎!于是个个磨拳擦掌,披挂上马,听从林四娘的指挥。
经过仓猝的编组、整备后,林四娘带着娘子军的队伍出发了,女兵们个个脸上都是一副庄严肃穆的表情。城门开启处,城外的贼军忽然看到一支装备齐整的队伍威风凛凛地冲了出来,待冲到近处,却见一个个士卒面容姣好,描眉涂唇,秀目含怒,煞是有趣。
“是群娘儿们!”贼兵们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同时也就放松了警惕。趁此机会,林四娘一声呐喊,指挥着娘子军猛地冲入敌阵,刀枪齐下,杀得贼兵屁滚尿流,半天还没醒过神来。没料到这群浑身脂粉气的小娘儿们竟如此干练,一定是训练有素。贼军将领不得不谨慎起来,挥舞着黄旗,调遣兵马向娘子军压过来。贼兵毕竟人多势众又久经沙场,动起真格的来,娘子军哪里是他们的对手,一阵猛烈的对阵之后,娘子军纷纷落马,最后只剩下个林四娘,林四娘究竟功底深厚,一双长剑在手,左砍右挡,已砍倒了十几个贼兵。眼看着自己的部下一个个倒下,林四娘双眼喷火,越战越勇,杀得贼兵不敢近身,几十个人把她的战马团团围住。贼将王自用见只剩下一个女将,长相俏丽,且身手不凡,就在一旁大声劝降,喊道:“女壮士不必拚命,我放你一条生路!”林四娘哪里肯吃这一套,拔马又冲向敌群,横扫直荡,杀倒了一大片敌兵,最后终因体力不支,丧身于敌刀之下。不久后,卢义升带着大批援军赶到,打跑了贼军,解救了被围困的衡王,平定了战乱。
衡王回城后,听说了林四娘及娘子军的英勇行为,感慨得涕泪长流。派人在城外找到了林四娘的尸体,衡王抚尸悲哭不已,后以盛礼葬在了王府后花园中。其他战死的娘子军也都得到了厚葬。
关于宋朝击鼓退金兵的女子是谁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使用户享受一个安心、愉悦的假期,百度地图特此奉上一份丰厚的出行功能礼包,涵盖自驾指南、游玩攻略、打车优
2023-12-28